临城县主要村名的由来
1、北街 唐代中期,该村位于城北以外,习惯上称为北关。解放后,以县城十字街为界,以北称北街,以东称东街。现在所称的“城四街”是指北街、东街、城里、东关四个村。
2、城里 唐天宝元年(742)县城迁今址,新筑城郭。该村地处城围之里,俗称城里,至今沿用。
3、东关 原名东关铺,始建于唐朝,因处在县城东门外而得名,后称东关。
4、岗头 唐代该村位于临城北岗西侧的尽头,故名。
5、岗头寺 唐贞观年间,该村位于岗头的寺院处,故名。
6、澄底 三国名将赵云小时候在河边巨石上午睡,突发山洪,洪水不敢漫其身,而从其身下“澄底”而过,故名。
7、射兽 东汉刘秀在此村发现两只羊抵头,便令军士将其射死,故名。
8、支角 传说该村乱石遍地,每走一步都有石头垫脚,取名支脚,后改为支角。
9、补要村 明万历年间,有村名李家沟,村南有一庄名回要村。清朝时为避疾病,回要村迁至李家沟,改名补要村。
10、程村 因村临近县城,取名城村,后改为程村。后分为南、北程村。
11、洞上 明隆庆三年(1569)县城南关被洪水冲毁,部分农户迁此住在窟洞,故名洞上村。
12、水南寺 明隆庆年间,山西移民迁至此地,因位于河南岸,且当地有一寺庙,故名。
13、盘石 因位于河岸,村西有巨石拦住洪水,使村稳如盘石,故名,后分为南、北盘石。
14、东镇村 原名北镇村。北宋时,宋辽交战。辽将韩信在此镇守,取名北镇,后分为东镇村和西镇村。西镇村后又分为西镇东村和西镇西村。
15、上庄头 明永乐年间,陈、焦二姓居于此。因地势低洼,取名盆洼。后有曹姓迁来,移居岗坡头上,改为上庄头村。
16、留村 燕王扫北(1400—1403)时所留,故名。现分为前、后留村。
17、孟村 汉代孟姓人家在此居住,取名孟家台,后改为孟村。1948年分为南、北孟村。1960年,北孟村又分出一个村,称李家庄,1980年改为西孟村。
18、吕家镇、张家镇 北宋著名将领杨延昭(杨六郎)在此镇守,因地处槐河南岸,取名南镇,后按姓氏分成吕家镇、张家镇两个村。
19、古鲁营 古时曾为鲁国营地,故名,后分为古鲁营东村和古鲁营西村两个村。
20、梁村 此地有南北两个矮岗,两岗之间有一山梁。取名两岗梁村,后改称梁村。1958年分为北街村、西街村、南街村。
21、西渎 因地势低、多水沟而得名。(渎:水沟)该村东边为东渎,北为北渎(系高邑县)
22、方等 原名赵家庄。西汉时期韩信在此开河造田,田地成方,故名方等。
23、忠信 唐代时此地有一庙宇,善男信女烧香礼拜。庙的南、北各有一村,称南、北忠信。
24、鸭鸽营 明代有两支军队在此驻扎,分别着青衣和黑衣,人称青鸭子军、灰鸽子军。该村故名鸭鸽营,后分为东、西鸭鸽营,俗称东、西牙更。
25、西辛安 明末有尼姑庵,后有人在庵西侧居住,故名,后改称西辛安,该村东为东辛安。1961年西辛安村分出辛安庄。
26、北高村 清代称北福村。因村民拳艺高超,称北高村。南福村在北福村改名后,也改名为南高村,后分出中高村。
免责声明:以上整理自互联网,与本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(我们重在分享,尊重原创,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)
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
平台累计配音,超40,050,000 分钟
-
品质保证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+国内外专业配音员
-
多种配音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
-
公司化运作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
-
双重备案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
-
7*14全天候服务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:00-21:00都有客服
推荐样音
更多收到您的极速试音需求

关注【客服微信】
听最新案例,新客礼包等你拿!
提交成功
试音顾问将在工作日半小时内联系您,请准备试音文稿或参考音频加速匹配
你也可以注册,可自助下单挑选主播,在线接单配音。(7 X 24小时主播接单)